【佛学入门<谈锡永作品集> • 2.谈释名相<7.佛家名相> • 有宗名相】
20103016
第五十五讲 三智、四智、五智
三智是唯识家的说法,前已说过,如今只略为一提。它们是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。
声闻缘觉等小乘行人,于成就时,能知一切法的总相,是名“一切智”;大乘行人于成就时,能知一切法的差别相,是名“道相智”;成佛时,两种智体兼备,能知诸法总相,又能知别相,是名“一切相智”。
他们又将佛的智能,就其功能分为四智:“成所作智”、“妙观察智”、“平等性智”、“大圆镜智”。
一切相智是智的本体,四智是智的功能,其实是同一个智。
当智体起成办事业的功能时,称为成所作智。在凡夫,成办事业是眼耳鼻舌身五识的作用,故成所作智亦是转此前五识而成。
当智体起觉察的作用时,称为妙观察智。在凡夫,观察事物是第六意识的作用,故妙观察智便是转第六意识而成。
当智体对众生起平等大悲心时,称为平等性智。在凡夫,第七识恒起分别,如今则转为无分别的平等性。
当智体起观照事相的功能时,称为大圆镜智,即说佛的观照事相,有如以镜照物,无不周普。在凡夫,第八识藏一切种子,转此识即如一面大圆镜。
密宗在四智外加上“法界体性智”,便成五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