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佛学入门<谈锡永作品集> • 2.谈释名相<7.佛家名相> • 有宗名相】
2010205
第十三讲 末那识
谈过了第八阿赖耶识之后,可以回过头来谈第七末那识了。
末那(manas)的意思是“意”,但却不可称之为“意识”,因为会跟第六意识混淆。唯有在这样的情形下,可以将末那称为意:当佛典上提到“心意识”时,识是指前六识,意是指末那识,心是指阿赖耶识。
第六意识的作用,是了别意根的所缘境。了别虽然带有主观,但却没有立场。末那识的作用依然是了别,但却是有立场的主观了别。这即是意识跟末那识的分别。
末那识所了别的,是阿赖耶识中的种子。它的了别立场,则是“自我”。
也即是说,末那识永远站在“自我”的立场上,去计度思量一切对于“自我”的利害关系。这即是末那识的作用。
所以作为一个档案室,阿赖耶识并不坏,坏的是末那识利用档案室这一作用。
由于以“自我”为立场,因此经末那识计度思量后,人所作为的身业、语业、意业,便有贪、瞋、痴三毒。盖此三毒无非都是为了利己而起。
是故亦可以说,末那识即是我执的根本。
或问:末那识但有我执,无法执耶?
答曰:末那识亦有法执,但却是站在自我立场上的法执, 因此仍称之为我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