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佛学入门<谈锡永作品集> • 2.谈释名相<7.佛家名相> • 有宗名相】
20102031
第三十九讲 大菩提
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译,意译为“觉”。觉与迷相对,圣者觉而凡夫迷。凡夫之迷,因有烦恼(毒),而圣者之觉,则因能转烦恼识而成觉智。故大菩提即是佛的智慧。
唯识家立四种如来智慧,即“成所作智”、“妙观察智”、“平等性智”、“大圆镜智”。这四种无漏智,皆转有漏识而成。
(1)成所作智,转前五有漏识而成。有情藉眼耳鼻舌身等五识,成办世间事业,转成智慧,此智即可成办事业普利众生。
(2)妙观察智,转第六意识而成。有情藉意识而观察世间事理,但却有烦恼(有漏),而佛转此识成智后,即能以智慧观察一切众生,应病予药,使能脱无明所缚的生死流转。
(3)平等性智,转第七末那识而成。有情的末那识以自我为中心,藉此判别是非,计较利害,而佛则转此识成智慧,无我平等,由是生起无缘大悲,普利一切有情。
(4)大圆镜智,转第八阿赖耶识而成。有情的阿赖耶识执藏轮转生死的种子,是故有漏;佛则转此识成智于一切事理无不洞察(事是现象,理即法则,二者不容相混)。
大菩提是本体,四智是本体的功能。菩提本体虽空,而智用则宛然具在。涅槃的不常不断、不生不灭,应如是理解。